十国千娇 第489节
书迷正在阅读:黑老大霸宠替身妻、奉子成婚之王爷求休妻、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唐家有女初修仙、盛夏(作者:牛角弓)、重生之农家军嫂、医医不舍、重生之邪王戏宠妃、媚宠(作者:唐梦若影)、初月(姐弟 勾引 1v1)
??“陛下真乃宽宏大量胸有四海。”她抿了一下朱唇,看着郭绍露出一个笑容。虽然眼睛里的笑意有点勉强,但感觉已是轻松了不少。 ??郭绍用不经意的眼神看了一眼她厚实光滑的嘴唇,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短暂的沉默,李月姬也端起茶杯,放在唇边,却没有饮。这时她指尖之间的茶杯微微一顷,便见茶水缓缓淌到了她的胸襟上,那柔软的丝绸料子立刻被打湿。 ??郭绍顿时愣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景象,李月姬也看着自己,二人面面相觑。 ??不多久,郭绍将李彝殷的事儿思前想后一便,顿时把茶杯搁下,抬头看着养德殿门口的宦官曹泰,说道:“去传旨,朕今日不去议政殿,叫大伙儿散了。” ??…… ??萧思温的心境很不好,他放弃了云州,率军先走丰州,然后回上京。 ??河东聚集了许军无数的人马,而萧思温调集的辽军大部已陷在雁门关内,折损殆尽;此时若与许军争夺云州,已无意思。于是这座城,萧思温收复没几天,便再次失去。 ??及至上京已是黄昏,萧思温马上得到大辽皇帝的圣旨,在京的重要大臣贵族次日一早进宫议事。 ??萧思温连休息都来不及,马上连夜联络耶律斜轸和萧氏心腹到府上先行商量。 ??明天早上在皇宫里,肯定是说大辽军在河东损失惨重、一败涂地的大事!最关键的是,谁的责任? ??萧思温见到耶律斜轸便道:“范忠义和杨衮误我!此二人,乃雁门之围的罪魁祸首!” ??耶律斜轸显然早就知道了河东的败局,听到这里并不惊讶,他皱眉道:“范忠义当着大汗和百官的面信誓旦旦,现在却坏了如此大事,自是罪有应得……不过杨衮倒是有些冤枉。” ??“哦?”萧思温随口发出一个声音。心下寻思耶律斜轸为杨衮求情的原因,一则是当初杨衮听从了耶律斜轸的意思、前来劝过萧思温;二则恐怕是杨衮救了耶律斜轸的兄弟耶律虎儿的关系。 ??耶律斜轸和耶律虎儿是同父异母兄弟,平素的兄弟情谊看起来也不是真的很好。不过耶律斜轸必须得因为兄弟的事,还杨衮的情…… ??耶律斜轸沉吟道:“杨衮一开始就想劝阻此事,听说他和范忠义从河东回云州后,虽未发现许国人欺诈诱敌的实据,却又劝过萧公,不建议辽军贸然进关。”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大王(北院)若认为杨衮无罪,我当然得看你的情面。” ??耶律斜轸皱眉道:“杨衮的事不重要,他连一官半职都没有,范忠义也不重要……这些人的地位不够,恐怕是扛不起这个责任。” ??“大王何意?”萧思温问道。 ??耶律斜轸沉声道:“若只怪罪两个小人,如此大败就这样不了了之,会让很多人不满。与其让太宗那边的人趁机对咱们造成威胁,不如以退为进。萧公,这事儿您恐怕脱不了干系。” ??萧思温实在没法否认,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大事若非他一力支持,仅凭范忠义等人肯定不成!萧思温一言不发。 ??耶律斜轸又叹了一口气,好言劝道:“我一向支持萧公,萧公必定清楚。但此事大辽损失惨重,死了那么多人,若朝廷中枢依旧是萧公主持,不服者肯定不少……我的意思是,萧公只要从北院枢密使的椅子上退下来,大伙儿另外推举一人主持国政,便能缓和局面。” ??耶律斜轸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道,“就算北院枢密使不是萧公了,至少还是咱们的人。” ??“大王言之有理……”萧思温轻轻回了一句,却不置可否。 ??他在房间里来回走,一种很不妙的预感笼罩上心头。 ??萧思温从来不是迷恋权势地位、非要坐什么位置,但是有时候权力着实不敢轻易放手……以前很多人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是因为他的权势极大,如果攻击他,对手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没有权势和报复之力,那些暗藏的波涛之下的敌人,还担心什么? ??以退为进?说的倒是太容易了。 ??萧思温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现在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 ??始兴四年冬天,南汉国旧地的海面上依旧阳光明媚,气温很高。海上高高的白帆反射着阳光,海浪冲在船舷上“哗哗”作声。 ??这是一支五艘轻舟舰组成的舰队,中间战船上,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走上了甲板,良久眺望着海面远处的地平线。将士和水手们也纷纷走上甲板,一起眺望远处,地平线上黑色的影子,正是陆地! ??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渡过了无数日子的人们,看到陆地却没有欢呼,只是各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神情都有些复杂……因为这支舰队在今年初从海州港(连云港)出发时是战舰二十一艘。 ??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带着二十一艘船,损失船只人员过半后,终于回来了。 ??“叮叮咚咚……”船上的铜钟被敲响,剩下的几艘船上都挂上了黄色的蛟龙旗帜。迎面过来了许军近海战船,那船上挥舞着兴王府的红色旗帜,不一会儿便有两艘小船划着靠拢过来。 ??小船上的人抬头望着船舷上黑洞洞的炮口和甲板上穿着禁军衣甲的人,当即便喊道:“兴王港就在不远,贵军可须靠岸?” ??王德芳身边的一个文官回应道:“请兴王府战船带路!” ??小船上的人又问明白这支军队的番号,当即便划回去了,连甲板都没登上来……那些炮和装备,只有大许禁军才有,确认是自己人无疑。 ??那地方战船随后把这支属于大许禁军的船队带引到附近的兴王港。 ??船只抛锚之后,将士们分批离开海面,上岸去了。王德芳则依旧留在船舱里,他的心情十分沮丧,当晚便点灯写奏章上奏东京。 ??听着海港里的浪声,夜色已经渐渐降临,岸上却是灯火通明;每当有商船和战船靠岸,都是酒肆和窑子忙碌的时候。那音律的声音和放浪的笑声在船舱里也隐约可闻。王德芳翻看带回来的海图和几包种子,寻思了半天,希望仅有的这些东西能让他免罪…… ??等离船的将士们回来,这时王德芳才听说了今年皇帝病重、国内纷乱的事,一时间颇有些感概。远航一年,正有沧海桑田之感,差点兴起这次远航的王朝都不复存在了。 ??这次航行,王德芳损失了战舰十六艘、蛟龙军精锐将士上千人,送出去了大量的丝绸瓷器和珠宝,耗费军费无数;相比蛟龙军从日本国得到了大量银矿,他这次几乎什么都没捞着! ??实在很不顺利,他们先和大食船队一起西行,果然经过官家说的马六甲,到达了朱罗国(印度),向朱罗国王朝递交国书和礼物,也得到了一些回礼。不过返航时,船队遇到了风浪,好几艘战舰撞到了礁石覆没,大食人向导也因此丧命。 ??接着王德芳迷路了,转悠月余才找到马六甲海峡;通过海峡时欲在岛上补充水、维修船只,晚上又被朱罗国人夜袭,被烧毁了一只战船。天亮后王德芳恼怒不已带兵洗劫了两个寨子,但又怕孤军危险,赶紧强行通过了海峡,然后北上。 ??几经周折,出没不定的风浪和暗礁威胁着许军船队。等他们终于回国时,就只剩两百多人和五只船。 ??……及至东京,王德芳接到了皇帝召见的圣旨,以及奏章批复:弊在当下,功在千秋。 ??他赶紧收拾体面进宫面圣。走过巍峨的城楼宫殿,王德芳来到议政殿时,冬日明亮的光线中,朝廷最高位的文武侍立两边,目光纷纷投到王德芳脸上。 ??皇帝隆重的亲自召见,王德芳上前跪伏于地,拜道:“末将有负陛下所托,请陛下降罪!” ??“平身。”郭绍四平八稳地坐在上面,说话中气十足,全然没有了传言中重病迹象了,“那些暂时看不到好处,却有长远利益的大事,正是朝廷职责所在,如兴修水利、开疆拓土。王都使以下诸将士此番斩荆披棘,开拓新土,功在千秋。朕下旨,抚恤重赏远航将士。” ??王德芳道:“谢陛下恩。” ??众大臣却缄口不言,连枢密使魏仁浦也没有夸赞王德芳,气氛有些沉闷。但郭绍的想法显然不同,公元十世纪就能从海路到达印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壮举,根本不是损失的军费可以衡量的。 ??郭绍拿起御案上的棉花种子传视群臣,又道:“丝绸精贵、出产稀少,又不结实,麻布却太粗糙不耐寒,只有棉布适合大量产出,而西域棉花应有不足,只限于西北边境种植,西域棉布贵比丝绸。王德芳带回来的种子若能适应大许气候,这便是此番海航极大的益处之一。” ??众人听罢只得齐呼道:“陛下英明!” ??这些附和有几分真,便不得而知了。郭绍没法说服大臣们,连他自己也找不到足够的理由……但心里就是清楚,依照后世的见识,从纺织业开启工业的先驱是世人走过的光明大路。而开拓商路,尽多地获得原料、市场,也是刺激贸易和产生的重要途径。 ??他在一本卷宗上勾画着自己独特的大局,最上方写的“工业”成为了一个疯狂又遥远的梦想。郭绍无法做出蒸汽机,此时也没任何人做的出来,但那是一个方向和远见。 ??王德芳又在议政殿痛斥朱罗国,收了礼和国书,却在海峡袭击大许船队。但朱罗国太远了,此时毫无办法。 ??……次日,司天监高守贞进献“牵星板”,得到了郭绍的重赏,并下旨赞其成就与汉朝张衡并列。 ??望星术从东晋时期就出现了,高守贞也会此术,通过观测星辰来推算方位,但难度极大,只有精通天象的人懂得此术;用处也只有在茫茫无际的海上。 ??郭绍不溃余力地向海航投入军费,让高守贞揣测到了圣意,便将望星术归纳制作,弄成一种仪器,便叫“牵星板”。 ??郭绍对此物完全不懂,但根据高守贞的描述,他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粗糙版的“卫星定位”技术。这个发明极大地增加了郭绍的信心,他在内心深处已开始酝酿第二次远航! ??不久大朝之时,郭绍对一干人论功行赏,高守贞也列于大功前列。 ??上朝时郭绍没有与皇后一起临朝,今天却是携党项女子李贤妃上朝。那天郭绍在养德殿取消了见大臣,白天就和李贤妃共赴巫山,现在看起来更加宠爱李贤妃。 ??李贤妃得宠,党项首领李彝殷被豁免了大罪,并被封了秦国公、平夏行省大都督。不日李彝殷将前往夏州出任平夏地区名义上的最高职务,并召回逃亡的子孙前往东京居住。 ??许多官民津津乐道党项美女李月姬的艳名,因为美貌让全家都萌封高位。但中枢大臣则认为此事的因果颠倒……正因皇帝想稳固平夏党项,用李彝殷收买人心,所以才宠爱李月姬。 ??杨业、高彦俦、刘仁瞻因河东大战的军功,直接受封开国侯,冯继业因俘获李彝殷,也封开国侯。大朝上欢喜一片。 ??折德扆、李彝殷这等人是国公;杨业等有大功的人才封开国侯,却十分高兴…… ??大许爵位实际是两套体系,一种是继以往朝代的爵位,有异姓王王(如符彦卿是魏王)、地名国公等名号(如秦国公、夏国公),这种爵位只是地位高,有名声,实际朝廷并不给予俸禄,相当于一种荣誉;而另一种武官通过实实在在的军功得到的爵位,就是大许特有的贵族等级。六国公、开国侯、伯爵,有丰厚的俸禄,分级别的世袭罔替。 ??杨业等人得到的开国侯爵位,就是后者。这一类爵位有实利,更可以通过战功继续晋升爵位。 ??李处耘死后儿子继承了开国公,但罗延环死后,护国公的位置还空着。世袭罔替的六国公之一,与大许王朝共享天下,武将们都盯着那位置;直接封护国公的机会太小,除非灭国之战,首先要成为开国侯……这便是诸将激动的主要原因。 ??接着皇室在金祥殿设庆功宴,君臣同庆。杯盏交错,丝竹管弦,舞姬在木台上轻快地起舞,欢快热闹的气氛仿佛渐渐扫除了数月的阴霾。 ??郭绍当众喝了不少酒,离开宴席至养德殿休息。这时京娘进来了,她上前抱拳道:“陛下,王使君(王朴)叫妾身禀奏兵曹司的一个重要消息。” ??“且说来听听。”郭绍灌着茶水醒酒,随口说了一声。 ??京娘道:“辽国萧思温卸任北院枢密使,任北院大王;耶律斜轸则新任北院枢密使。” ??郭绍听到这里,立刻把茶杯放下了。 ??辽国最有实权的官职是北院枢密使,掌管全国军事;北院大王契丹名称作“夷离堇”,只是四大院之一,名义上是几个大部落首领而已。 ??雁门关之围显然让萧思温难脱干系,因此以放弃最高军事首领的方式来化解国内矛盾。 ??郭绍沉吟道:“这样还不够回报萧思温,不过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第八百七十九章 战和 ??辽国上京已是冰天雪地,寒冷将持续到来年春季。 ??杨衮裹着厚厚的皮毛,走进帐篷拍了一下身上的雪花,见里面有个人正在砌砖。那是个中年汉儿,身上穿着羊皮缝制的短衣,干着活手上全是泥。汉儿转头看了一眼杨衮,竟未鞠躬执礼,依旧一边干活一边开口用汉话说道,“这叫炕,据说许国皇帝到北方打仗时,夜里难耐严寒,便用土砖砌灶、灶上搭铺,无论多冷的天儿睡觉都不会冷。” ??“上京还有别的奸细?”杨衮不理会他的话,沉声道,“万一别的人被逮住,供出你来怎办?” ??汉儿看了一眼帐篷外面鹅毛般的大雪,低声道:“杨公放心,无论抓住谁也供不出我来。” ??杨衮问道:“何以见得?” ??汉儿道:“杨公这样重要的人,兵曹司有一条单独的路子,单线联络。上京除了杨公没人知道我是谁,上面分司只有一个人与我联络,负责传递上京到东京的消息;而那分司不在辽国境内……杨公当上了官,愈发怕事了哩?” ??杨衮恼道:“萧公一倒,你们就别想威胁我了。”他想了想又恼道,“河东之事,无凭无据,我不会承认!” ??那汉人却不恼怒,反而好言道:“杨公,咱们何曾想威胁你?” ??杨衮冷笑看着他。 ??那汉人语重心长道:“将人当作奴隶早已不合时宜,这是相互有利之事。杨公与咱们互通有无,岂能没有好处?比如现在杨公接手了范忠义的细作,在下就有个消息要透露给您,开春后许军会对东北用兵。” ??杨衮道:“谁知真假?就算消息属实,之前河东的假消息让辽军吃了大亏,现在没人敢轻信。” ??那汉人道:“打探到消息是杨公的事,信不信那是别人的事。”说罢将几张纸从怀里掏出来,递给杨衮。 ??杨衮猛地抓了过来,大步出帐,回头冷冷道:“干完活赶紧走!” ??撩开厚实的帘子,呼啸的风声骤然变大,外面风雪依旧。起伏的旷野上白茫茫一片,上京的房屋、帐篷和人马都仿佛隐藏到了风雪之中。 ??杨衮仰头看着满天的雪花,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希望冷风能让他清醒。刚才他说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话,只是吃准了许国人不愿意卖了他……因为他已官入北院,对许国人用处很大。但是,杨衮又怎敢与许国人撕破脸?那几万将士的性命可不是小事,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牵扯到杨衮头上,他肯定完了! ??他站了一阵子,便走进藩篱内的另一顶毛毡帐篷里。一个女人正跪伏在地上,拿竹筒小心地吹着炉子里的炭火。杨衮道:“等炕修好了,呆那边暖和。” ??女人点头应了一声,继续“呼呼”吹着火苗。